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网文百科 > 文章摘录 >

看历史剧《明镜记》有感

时间:2011-09-03 03:28来源:河南省越调剧团团志 作者:宋振庭 点击:
摘自1982年10月《人民日报》

    近来,偶尔看到一些水平不高的戏,总要想想病根在哪里?我看在于有些作者不大重视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原理,不大尊重生活的真实。

    关于新编历史剧,十年动乱前曾讨论过。我记得有一点是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原有的传统剧目可少作整理剪裁,甚至有的仍存其旧;至于新编的历史剧,则要尽可能符合历史的真实。可见,对今人,胡编滥造不得;对古人,也得力求大体真实。当然,如果把写真实强调得过分,不承认艺术作品允许入情入理的虚构,对于作者提炼素材进行艺术创作也是一种束缚,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得恰当。

    李世民及其“贞观之治”,史家们简直象对《三字经》、《百家姓》一样熟悉。六十年代初,党中央领导人还曾把魏征的谏唐太宗《十思疏》发给全党作为学习材料,可见这段历史有其可借鉴之处。

    马少波同志的历史剧《明镜记》写的是贞观五年时李世民和魏征的一段故事,我看就好。好在哪里?我想:第一,它大体符合历史事实;第二,它对当前社会风气来说,很对景,现在提倡讲真理,不讲面子,掉脑袋也不出卖良心,对党风,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很有好处;第三,它告诉人们,要学学李世民,即使不能从谏如流,起码也该有点羞恶之心。剧中长孙皇后说得好:“求谏易,纳谏不易,说到做到更不易,进谏,就更难了。”她唱到:“妾与陛下结发夫妇义重情笃,每进言候颜色,尚不敢轻启齿、多唐突,况在臣下礼隔情疏。”要象李世民那样,经过几个反复,发现自己的失误,终于感到魏征不但不讨厌,反而显得“妩媚可爱”,那可不容易。当然,你也别太死心眼。李世民说这话和“殷鉴不远”很有关系。就是隋大帝国失败得那么悲惨,是他亲身所历,亲眼所见。不然,他也不会那样虚怀纳谏,把原本是对头的魏征当作心腹,也根本谈不到“唐宗三谏”。

    但《明镜记》就完全拘泥于史实么?就没有必要的艺术虚构吗?也有,比如九成宫宫人过洧川县,和大将军李靖争住官舍,李世民怒责李靖,王珪的事,史书上虽有简略记载,但剧中赐笛、断笛、审笛等戏剧性情节就是作者创造。魏征获罪于李世民,圣命见召,不敢望生还,离家之时,妻儿牵衣涕泣,襟锈尽湿。李世民知此情深为感动,史书上并无记载。作者却在这里着力刻画,写了50句的大唱段,情真意挚,使观众为之动容。李世民在贞观十几年之后,近酒色,信神仙,崇佛道,远贤臣,当然程度比历代皇帝都轻得多。这戏写的是贞观五年的事,情况还没发展到这么严重,还能听几句逆鳞的话,我看可以这么写。至于长孙后采桑养蚕这些细节,不一定要求史料根据。岂止养蚕呢,,长孙后还曾命宫人把衣裳下部去一截以崇尚节俭呢!清朝道光皇帝还曾提倡大官僚穿得破破烂烂象叫花子才好呢!这些事,第一,可能是事实;第二,可能修史立传时有点溢美;第三,即使如此,也无关大体。

    越调,我过去听过,一听,很好听,高亢有气势。申凤梅演得老练、纵容。她演王帽戏功力深,不象有些人的王帽戏,蹦蹦跳跳,没有章法。

    我想说什么呢?一句老话:干文艺就得老老实实,投机取巧或以次充好不行。文艺的生命力在于合情合理、真实感人。艺术虚构是必要的,但不能随心所欲,胡编一通。我看《明镜记》是出好戏,好就好在它力求符合历史真实,对今天有教育意义,又能使人得到美的欣赏的满足。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