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网文百科 > 文章摘录 >

“小梅”香似“大梅”芳

时间:2011-09-03 03:41来源:河南省越调剧团团志 作者:任志玲 点击:
2002年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尽瘁祁山》戏评

    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已经结束一段时日了,但有一个影子,一个声音仍在我的脑海里萦回不断,跳动不停,那就是河南省越调剧团优秀青年演员申小梅在参赛剧目《尽瘁祁山》中扮演诸葛亮的形象与唱腔。

    申小梅是申凤梅的关门弟子,她在申老师的暮年和谢世之后所演的一系列诸葛亮形象我大多看过。广大观众对申小梅的评价是“像大梅……,而我对这个“像”字却喜忧参半。喜的是,她在申老师生前的耳提面命过程中下了功夫,颇得真谛,使越调剧种的“申派”艺术后继有人;忧的是从高的艺术层次要求,要真正成为一个剧种的传人,岂能是一个“像”字了得!只有继承而没有创新,是一种静止式的继承,必须有发展方能呈现出一种又鸣“卧龙”新声韵的可喜景象!当我观看了《尽瘁祁山》一剧,看了小梅这次饰演的“卧龙先生”,我的种种忧虑去掉了许多,欣喜之感油然而生!可以说小梅在师法前人而又不拘泥前人方面跨出了可喜的一步,特别是在声腔方面尤其突出。有些唱段不但继承了申老师的“以情带声,以声助情”和唱中带笑的技巧,并且运腔自如,轻、重、缓、急颇有章法。有三段唱较为成功。一是诸葛亮出场亮相唱出的“风沙浩渺征烟瘴,为兴汉室,披荆斩棘战沙声,五出祁山武威扬……”她以越调的【导板】、【回龙】转【慢板】,充分表现了诸葛亮再出祁山、渴望胜利的心情。她唱得高亢有力,字字稳健,保持与发展了申派的风格。第二段是“军旅悠悠传茄角,微风入帐灯影摇,摇动心境凭远眺,眼望家邦千里遥。”这一段以越调【慢板】为基础,紧紧抓住了“申派”的韵味,在不变基本板式的前提下,大胆采用流行歌曲中一些华彩唱法,正如当年申老师吸收京剧、评剧的某些唱法一样,进一步激活了越调这一地方剧种的声腔艺术,更好地刻画了人物。第三段是“听雨声清清朗朗,看身影渺渺茫茫,此一生恩恩爱爱,未了情绵绵长长。”这是个核心唱段,有60多句,其板式是越调【慢板】、【流水】、【乱弹】、【昆腔】,最后转“花垛子”。这是参照申老师《哭四门》一剧赵匡胤唱的“花垛了叠字句”,又糅进了【碰板】,这种多板式的、有机而大胆的融合,把诸葛亮斯时斯地的复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长歌当哭,悲泣当歌,动天地而泣鬼神。

    《尽瘁祁山》是一出唱功戏,小梅饰演诸葛亮这个角色是“担纲人物”,情节多,矛盾多,唱词多,无疑是她前些年演过的戏中所少有的。小梅的成功,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开拓,有所理解。首先是在脱俗与出新方面。我们知道戏要通过人物和情节来反映生活,情节是人物在戏里的经历和遭遇。千钧一发的危急,断肠的别离,疾风劲草的考验,惊涛骇浪的袭击,这些人生的劫难,似乎特别“偏爱”诸葛亮,他不是常人而又是常人!去表现这样一个人物,就有一个脱俗出新的问题。既不能让他号啕大哭、痛不欲生,又不能对亲人、友人、将士、百姓哀舍不已。他说出的“天不假我以寿,我料时日不多,难回西川流……”其容沉静,其语深情,恰能表达这位智者、哲者,而不是常人的心态。小梅在这一点上有所发展与开拓,表演、语调分寸感较强,有动人的力度。其次是在灵感与“范本“方面。所谓的灵感,可以说是“得之于顷刻,积之在平日”。唐朝画家吴道子看斐民舞剑而影响了他的画法,王羲之观云、看流溪而影响了他的书法。恰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小梅这次在表演艺术上的新的理解与进步,决非侥幸所得,是她尊重“范本”,研究“范本”,加上自己的聪慧与刻苦的结果。我相信申老师若地下有知,定会十分快慰。诸葛孔明先生若在天有灵,亦当抚髯微笑的。正如李九龄悼念诸葛亮的诗句所吟,“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小梅”香似“大梅”芳,戏苑新花沐艳阳。我们企盼小梅的艺术更加沁人肺腑,清馨四溢。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14)
82.4%
踩一下
(3)
17.6%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