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网文百科 > 文章摘录 >

古韵时情见精神

时间:2011-09-03 03:33来源:河南省越调剧团团志 作者:高牧坤 点击:
原载《中国戏剧》1993.8

    当我应邀为河南省越调剧团排演新编三国戏《七擒孟获》时,深感责任重大,顾虑重重,为此我想了很多……该团阵容整齐,实力雄厚,曾多次晋京演出均获成功。像《收姜维》、《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娶亲》、《扒瓜园》已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久负盛名的“河南活诸葛”申凤梅,又是广大观众非常爱戴的越调表演艺术家。对于我这个喜爱越调艺术,并非深谙越调艺术的京剧演员来说,担任《七》剧的导演工作,思想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我常常羡慕一些地方剧种的生存能力,钦佩他们的大胆创新精神。从近几年首都舞台的演出情况看,大都被各省、市晋京的地方剧种所占领。相比之下,不少京剧大团就是显得底气不足,无能为力。曾盛极于世的京剧,原本是在徽汉二腔合流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花部”发展壮大的。岂料到以老大自居的京剧,如今不复存在。为什么一些地方剧种倍受观众的青睐?为什么一些新剧目能久演不衰?我带着这些思考搭上南下的列车。

    我无心游览广袤的豫南大平原那丰腴坦荡的万千景象,便一头扎进排练场。全体演职员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热情洋溢的创造气氛激起我的创造欲望,坚定了我的创造信念。让我尤为感动的是,申凤梅已是六十有五的老人,又有多种疾病缠身,而她以坚毅的身躯支撑着越调这面大旗,率领全团齐心合力继续开创越调艺术的新天地。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和这位老艺术家促膝长谈,谈越调的发展,谈当代观众的审美结构,谈《七擒孟获》的生态环境和生存价值,谈诸葛亮其人和舞台艺术形象……她想得那么多、那么深,又是那么具体。她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了如指掌,对诸葛亮的思想情感体会得透彻深刻,并以此对照她前后扮演的诸葛亮。回顾40年前她开始演诸葛亮纯粹是模仿,道士打扮,松松垮垮,智多近妖,很浅薄;进而知道诸葛亮是个有抱负的儒士和贤明的汉相,则更多的注重了人物的外部形象和对表演程式的掌握;直到如今,愈演愈认识到诸葛亮首先是个有着血肉之躯的人,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有军事上的运筹帷幄,更有丰富和复杂的情感流动。这个漫长而富有实践意义的过程,不知要倾注多少心血才能领悟到艺术真谛。申凤梅老师为人朴素、谦和、豁达、平实,待人诚恳热情,总是给人一种亲切感。我曾问她对排《七擒孟获》有什么设想,她真诚地说道:“我演诸葛亮能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这与师长的传授和朋友们的开导分不开。但我总不能演每个戏的诸葛亮都是一种情调,一成不变。把你请来,一方面帮我把握此剧诸葛亮的基调,赋予人物更多的情感色彩;一方面把京剧高超的武打和精细的做工技巧吸取过来,丰富越调艺术的表演能力。”我深知这些要求,促使我在全剧的整体布局上有所突破,而且对人物的深层心理也要有所开掘。我曾多次看过申凤梅老师演的几出诸葛亮戏,使我领悟到演戏演人,演人演情,情通理顺才能感人。而每个戏的人和事、情和理都有不同的规定性。《诸葛亮出山》的诸葛亮经历着“出世”、“入世”的心理波动;《诸葛亮吊孝》的诸葛亮处在联吴破曹成败之间的历史抉择;《收姜维》的诸葛亮于败仗后自省中对人才的急切渴望。那么老年的诸葛亮亲率大军深入不毛之地,七擒七纵降服蛮将孟获,这是何等的胆略、何等的艰辛。诸葛亮极度的宽容和耐心,是在错综复杂的可观政治形势下的情感升华。无疑对少数民族的安抚政策是成功的,但代价也是惨重的。其间,多重性的民族矛盾冲突,无限的情思萦绕,似波涛起伏冲撞着他那博大的胸怀,从而构成大智大贤诸葛亮的人格形态。我对《七擒孟获》一剧的理解和阐述得到了申凤梅老师认同,并在排练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深化。

    该剧进入紧张的排练正值盛夏,连续高温,一天三班,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当时剧团的新排练厅还没有建成,临时借用戏校的练功房。场内没有安装电风扇,最好的条件就是一盆凉水、一条毛巾。一包仁丹。经常忍受着热浪的侵袭和蚊虫的叮咬。诸葛亮唱做并重,几乎场场都有,加上边排边改剧本,往往是才学会的被改掉,刚改出的又要现学,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中。背词背得头昏眼花,排戏排得腰酸脚疼,一旦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浑身像散了骨架。日复一日,她都是打起精神坚持,从不影响工作的进程。在排练中时常改动难免停顿,可她从不以“名角儿”自居由着性来,总是生怕导演不要意思提出要求,反而给予安慰,“排戏就是从不准确到准确反复推敲,我做的不对就再来,千万不要放过。只有严要求,才会出情出戏。”正是由于她的热情支持和精诚合作,排练在和谐的气氛中得以顺利进展。这使我联想到,无论是“剧作家制”、“导演制”,或“名角儿制”叫得如何响亮,如果没有精诚合作为保证,戏曲舞台艺术就难以出现精品。尤其是当前戏曲面临困境,更有待群体意识的觉醒和敬业精神的回归。听说申凤梅并非天资聪慧。我所看到的是她对艺术的锲而不舍、刻意求索,甚至达到忘情的地步,好像这是她生活的全部,不这样就没法存在。

    《七擒孟获》演出取得成功,广大观众反映强烈。在郑州演出期间,河南省四大领导班子看后给予高度赞誉,原省委书记侯宗宾上台握住申凤梅的手说:“这出戏很有现实意义,宣传了民族大团结精神,你演的诸葛亮更加感人。”河南省文化厅、省剧协、省艺研所召开座谈会,认为《七擒孟获》是从宏观的历史深度着手,用一种大民族文化的目光,把诸葛亮作为一个具有现实性的理想人物加以刻画。一些报刊也载文评价申凤梅再度饰演的诸葛亮“是在深入人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新,以极其挥洒自如的表现形式,蕴藉这极为深厚的情感因素”。还称道她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更加风骨遒劲,浑然圆融,于豪迈中显出拙朴,苍劲中含几多真情”。申凤梅老师认为掌声即是鞭声,是观众对演员的激励。她又着手准备把诸葛亮的舞台系列剧排成电视片。

    通过排演《七擒孟获》,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地方剧种贴近现实、贴近人物,以及生活化、民间化、通俗化的表演特点,很值得我们借鉴。而这些正是倾向于程式化、贵族化、高雅化的京剧所欠缺的。我认为剧种不分大小,各有所长短,关键在于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因时而变,一个剧种才会有新的发展。戏排成上演后,我沉下来认真地思考时,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和申凤梅老师泡在排练场上的日日夜夜,她那清癯、瘦削的身影时常浮现在眼前;她对艺术精益求精,为越调剧种发展的献身精神激发我奋进。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1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