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网文百科 > 文章摘录 >

在继承上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时间:2011-08-19 22:17来源:中国越调网 作者:赵钱孙 点击:
谈申小梅和她的新剧《老子》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    —— 孔子

      她是“申派”传人;她传承着越调艺术的薪火;她肩负着振兴越调艺术的使命;她的路坎坷崎岖,漫漫长远,但她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的走了下去。。。。。。她就是河南省剧协副主席,著名青年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小梅。

      作为申凤梅先生的弟子,申小梅一直把自己和越调艺术联系在一起,想起了越调就想起了申小梅,想起了申小梅就想起了越调。她把自己“嫁”给了越调艺术,为了越调的振兴和发展去不懈的拼搏奋斗。作为一个演员,她不懈努力,不懈追求,希望自己的表演更完美;作为一个党员,她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服务于广大群众;作为一个艺术家,她严格要求自己,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希望把越调艺术发扬光大!

      良好的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我的挑战是为了有更大的进步。为此,她在继承的同时努力去开拓一条新的道路,去战胜自己,让自己登上更高的艺术之峰!在新的形势下,她勇于探索,怎样让越调有更多的观众,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她孜孜不倦。于是,为了新的艺术生命,她开始了新的征程:

      2006年为了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和省委省政府“争创文化强省”的号召,省越调剧团耗资百万,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大型历史演义剧———《老子》,终于和广大观众见面了。

      该剧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全新的诠释,鲜明的特色,让人们耳目一新。这是省越调剧团成功推出三国系列剧、传统伦理剧《李天宝娶亲》、大型现代戏《吵闹亲家》之后的又一力作。也是国内首个演绎老子的大剧。该剧以入围河南“五个一工程奖”。

      该剧的成功上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周口市市委市政府、鹿邑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通过全体主创演职人员的不懈努力。在创作排演过程中,面临一个又一个难题:首先是资金短缺,虽然省文化厅、周口市市委市政府、鹿邑县县委县政府投资了六十多万,但还远远不够。剧团的领导和主演申小梅找路子、想办法,又筹资了五十多万,确保了该剧的成功、准时上演,度过了第一道难关。但下面所面临的“三难”问题,也是让主创和演职人员头疼————难写,难导,难演。

      先是难写。主人公老子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无迹可寻。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是只言片语,很难把他的故事组合在一起,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凡是戏剧都要有矛盾和冲突,但这个“玄之又玄”的人物怎样去给他设置细节和矛盾呢?本剧的编剧著名剧作家孟华先生虽是才识卓著,但面对这个问题,也甚感棘手。他这样给我说:“自从《半个娘娘》以不良隐意横遭封杀,愚便做了冰窟寒蝉,而后凡写东西先除隐意,力避掖藏。尽待头脑一片空白时方才动笔,几近西方无意识创作派之态。也许此正合老子无为自化本意?迫于约稿,吾仅循梦中所钟老子影像写去,没指望成戏,更不敢奢望受到欢迎。观众认可大感意外,全在老子本身魅力耳。。。”

       孟华先生于朦胧之际,模糊之间,有时候一天能写很多,但有时几天也难写一段。在“金水沉碧柳含烟之时,老人辗转反侧,提笔又搁,搁笔又提,最后,这个“经济潮外老寒虫”在夜半之时,灵光顿放,随着自己的心性去创作,文思流动,如泉而涌。寻着那一泓“清水”,一直流去,千折百转,避高就低,完成了这部大作。这种“意识流”的创作状态岂不与老子的无为自化,有即是无的玄妙哲理暗合?

      他的剧本看似“散淡”,却玄珠暗结。他将几次歌声贯穿全剧,这一经脉如银线穿珠,把全剧完整地“穿”在了一起。显得自然却不松散,空灵却不虚浮。孟先生从《情断状元楼》到《榆树古宅》,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他的文笔是卓立的,他的思想是独特的,他的成就是令人叹服的。通观《老子》全剧,不论主题还是唱词,都称得上是精雕细琢,镂典著经。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意思深刻;唱词古朴自然,唾玑喷玉,清雅悠长。可以说,他阐释了整部《道德经》的精髓要义。通过该剧,让人们读懂了老子。一个超凡的、多情的、有色彩的、有温度的老子。这就是孟先生的高明所在。

      再是难导。本剧的导演是著名导演李利宏。他大胆创新,删繁就简,重新对老子作了新的诠释。让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神通广大的老子,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老人。这个老人淡泊名利,不慕富贵。与世人那“官本位,权本欲,禄本望,荣本志的通性截然相反的一位老人。这个老人他淡泊、锐智、清明、高洁,是一个“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之民欤”的布衣老人。或许,老子的一言一行,多少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泓清水。在这一泓清水里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每个人那满是沼泥,荒草萋萋的心灵家园。也让我们回归我自我,回归了本质,也回归了自然。李利宏导演通过该剧把“道”与“情”、“权”与“欲”、“名”与“利”阐释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认真正的本性,真正的善与恶。这或许是一把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

      后是难演。主演申小梅是“申派”诸多传人中的佼佼者。她所饰演的“三国系列剧”中的诸多诸多诸葛亮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这次为了响应号召,她表现十分积极,在筹拍《老子》这部戏的同时,她也深深的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一步迈出去是成是败,她心里也把握不大。但只有去大胆的创新和突破,自己才能有新的艺术生命。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有更大的成功。于是,她毅然决定去接受这次挑战。但她也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羽扇纶巾的诸葛先生,也一定不能再有那“羽扇轻摇”的影子。为此,她下了更多的功夫,做了更多的努力。每天排练结束后,自己有坚持继续练一个小时,晚上睡觉前再熟悉一遍台词,早上起床再看一遍剧本。用心去寻找老子这个形象,去寻找那个清静无为、超凡入圣、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老子形象。通过她不断的琢磨,不断的寻觅,她心中那个属于自己的老子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逐渐和她融为了一体。于是,在幻化中她了一个真正的李老聃。

      对于每个细节她都认真揣摩,那一个眼神,一步台步,一句念白,一个甩腔,都是经过她一遍一遍演练过的。比如面对弟子们前来问道时,眼里充满的是对弟子们的渴望和期待;当面对弟子们抢夺金元宝时,眼里又充满了淡泊和失望;而当面对紫葺香消玉殒时,眼里又充满了悲伤和惨痛。在唱腔上,她在“申派”慷慨豪放、激昂振奋的同时,又汲取了越调前辈张秀卿先生的特色,大胆地借鉴,和自己的嗓音特点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这应该说是她的一个继承和创新。能够打破“三国戏”的局限,去标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进步。在继承了越调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去发展,去寻找属于越调在时下发展的新的道路,这是越调人面临的最严峻最根本的问题。只有良好的继承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眼下应该是戏曲走出低谷的时期,越调能不能走出来?这一艺术能不能长久的传承下去?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和焦虑。

      但通过《老子》一剧,我们看到了越调艺术的一线光明。因为越调人明白自己所处的时期和位置。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知人知己,才能立于不败。越调泰斗何全只先生说:“戏曲只有回归了舞台,才能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在群众基础之上,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这部《老子》应该说是在继承上的发展,在发展中的创新。或许它不光是申小梅一个人艺术道路上的转折点,也是越调艺术的转折点。首先,这部戏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越调从始至今,唱腔上都是男女同调,没有多大的不同。但这此在唱腔设计上,男女各有其侧重点。女腔F调,比较高。特点是清新、婉约、细腻。如同莺鸣花间,风过竹涧,显得更有活力和感染力。男腔比女腔低一调,唱腔讲究古朴、洒脱、空灵。如黄钟大吕,月下笛鸣。再者,增加了更多的音乐元素,使得更有诗情画意,令人耳目一新。其次,在舞台设计和服装上,较之《尽瘁祁山》更加完美,显得美轮美奂。《尽瘁祁山》一剧的设计是我所不满的,特别是“孔明祭灯”一折,太程式化了,不能表现人物内心,也不能完全渲染气氛。孔明应该“披发仗剑,道袍赤足,步罡踏斗”,才能更好的表现诸葛的凄婉无奈。《老子》较之,则显得空灵自然。哥哥场次都别具匠心。这应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如第二场,场景是那么空灵淡雅,落叶满地,鹿鸣呦呦,显得和谐自然。“老子写经”一折,又是那么古拙纯净,全剧贯穿着和谐清净的气氛。通过对金叹,宦叹、情叹三幕,不仅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子形象,更多的是对世人所追逐名利的思考。应该说,本剧对时下建设和谐社会,提倡以德治国,教育党员干部,弘扬老子文化,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以几近完美的表演,发人深省的主题,引人入胜的情节,征服了广大的观众。专家评此剧曰:“大文、大雅、大全、大和”。

      大文者,全剧唱词优美,内涵丰富。譬如“上善如水水性柔”一折,可谓一咏三叹。特别是“我洗天下我成垢,我养社稷我无酬”一句,足令人回味无穷。孟华先生把深奥的哲理做成形象的例子给人看,一个个蕴含丰富的故事,含义虽微妙玄通,但看起来却又那么通俗易懂。虽是通俗易懂,却又不失“风雅”二字,此真大家风范也!

      大雅者,表演形式上一改旧貌,全都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含、新的主题呈现给观众。人员众多却紊而不乱,似诗似画,结合的天衣无缝,令人叹赏!

      大全者,是对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号召的响应、党员干部的教育、老子问话的弘扬,也是对《道德经》这一深奥哲学经典的阐释。有着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和,党中央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其实这就是老子思想的一个中心点。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不正与“和谐”二字一样吗?老子对事物的认识总认为自然为道,只有道才能产生万物。每个人都去遵循自然的规律,根据自然的法则去行为做事,这不就是和谐社会吗?每个人都能够“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不正是当下人们所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吗?

      剧中的老子,不爱金钱,不慕富贵,让两个“挥手拨迷雾,弹指播乱云。往来欲海内,出入世人心”的蛊惑二仙头痛不已。本来“蛊其心灵,惑其意志。灭其聪明,钩其杂念。充填势利之欲,灌输色财之贪”的打算,也只有宣告破产————“治草反而荒了天”》但面对哑女紫葺,老子却踌躇了。这个跟自己长大的孤儿,“十一岁家境败沦孤为佣,十二岁投敝人甘为书童。九年来侍老聃牵牛执镫,九年来牧群鹿结畜为朋。”一老一小,相依为命。紫葺不仅是老子的书童、学生,还是这位先哲的女儿。两个人不仅有师生情,更有感人肺腑的父女情。老子“本指望,百年后,一抔土,一缕烟,靠儿敛,靠儿奠,靠儿执麻送长远”,但宫廷的斗争让这位耄耋老人失去了“夕阳下一只紫燕,草庐里一张玉盘,冰雪中一盆红碳,沙漠中一股甘泉。黑夜中一腔箫管,长梦中一声杜鹃”。紫葺的逝世使他伤心欲绝,让他选择了离去。他只有离去,才能找回属于自己的世界和自我。这样写、这样导、这样演,不仅无损老子这一圣哲形象,反而让人感到他更真是、更丰富、更有人情味。著名导演李云告诉我:什么是好的人物形象?那就是具有人情味。我想孟华先生、李利宏导演、申小梅老师这样去写,这样去导,这样去演,就是为了能够让老子这个先哲离我们更近,更贴近我们,让我们去感受一个真实的老子,多情的老子,有色彩的老子,有温度的老子!

      他们成功就成功在发掘了老子这个人物的内心和背后。申小梅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去书店买了很多关于老子的书籍回来细读。去寻找关于老子这个人物更多的故事,去发现生活中的老子,她在这部戏所付出的心血可以说是非常的多,她说:“《老子》这一部戏,比我以前排两部戏都下功夫。”

      确实,成功源于努力。《老子》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越调艺术的一线希望,也希望这一缕希望之光越来越亮!期盼越调能够振兴,能够再现“骀荡东风百花开”!在和煦的春风里.她能够灿然开放!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