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网文百科 > 越调知识 >

什么是越调,这个剧种是怎么形成的?

时间:2011-08-19 22:30来源:中国越调网 作者:赵钱孙 点击:
什么是越调,这个剧种是怎么形成的?

越调,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越调形成剧种以后,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第二是木偶越调戏;第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演出形式,迄今仍然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阳一带农村流行。

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其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伴奏乐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为主(因而越调也有时被称“四股弦”),卧笛、月琴为辅,后来逐渐增加了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弦和琵琶。

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正装戏和外装戏两种,有四百多个。正装戏为越调的传统剧目,其结构严整、唱词深奥,每段唱词固定,并规定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道白时用卧笛伴奏,主要演历史袍带戏,多以生、净为主角,如:《抱火斗》、《文王吃子》、《乌江岸》、《十五宫》等。外装戏多系活词连台本,也有许多公案戏。外装戏以小生、小丑为主角,词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气息浓厚,如《李双喜借粮》、《火焚绣楼》、《哭殿》等。

河南越调这个古老的戏曲剧种,能够长期在群众中流传,除了由于它拥有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多彩的唱腔音乐,还由于它在表演上遗产丰富并别具特色。当代有代表性的演员有生行张秀卿、申凤梅、旦行毛爱莲等人。

“大宝贝”张秀卿,是越调的正宗泰斗。她主演《哭殿》中的唐王李世民,一个飘然出场亮相,其仪表的庄重,举止的潇洒,就能博得观众的喝彩,再加上她那说中有唱,唱中带念的唱做艺术,向被誉为越调的“盖河南”。

申凤梅的表演也颇为精湛,1963年赴京演出时首都文艺界称赞她演的诸葛亮,“演得准、演得深”。称赞“她运用功力深厚的唱做技巧既不造作,又不卖弄。朴素里透潇洒、自然中含深沉”。因而有“活诸葛”之称。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破格把她这样一位地方戏的女演员收作为徒弟。

越调旦角行当的代表人物是毛爱莲,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运用越调传统音乐唱腔创造了一种轻圆润、曲调清新的声腔艺术,塑造了雍容尔雅的洪美荣(《火焚绣楼》),活泼可爱的王玉姐(《招风树》)以及勤劳、勇敢、淳朴、热情的张大娘(《卖箩筐》)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难怪许昌漯河一带农村流传着:“破上一月不吃盐,也要看看毛爱莲”的赞语。

优秀演员何全志,表演方面才华出众,他在《收姜维》中扮演姜维(红生),在《诸葛亮吊孝》中扮演周瑜(武生),在《李天保吊孝》中扮演张忠实(老丑),这是三个不同行当、不同身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但都演得活灵活现,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而人们都称他是一个文武不挡、生丑皆能的全才演员。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