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越调新闻 >

《老子》横空出世 观者好评如潮

时间:2011-08-19 19:31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新丰 点击:
九艺节特刊·文华奖参评剧目

        《老子》横空出世 观者好评如潮

                  ——九艺节特刊·文华奖参评剧目   陈新丰(河南省越调剧团副团长)

 

      中国第九届艺术节5月10日在广州即将拉开帷幕,参赛的剧目、剧种、艺术品类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河南省越调剧团新编创的历史古装剧《老子》将于5月11日、12日在广州蓓蕾剧院首轮参演。作为第十三届文华奖参演剧目,很多人拭目以待。关注这部与别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剧目,在激烈的竞争、角逐比赛中,我们也以同样的心情期待着这出戏有好的成果。细品细想《老子》这出戏的创作、创排所走过的路程,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酸甜苦辣齐涌心间;搁笔伏案,一幕幕艰辛,历历仿佛在昨天——

 

      结合实际选材 《老子》剧横空出世

 

      地处豫东的周口,素有“戏曲之乡”的称誉,举凡较有影响的剧种在此皆有流传、演变过程。周口文化底蕴丰厚,滋润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其剧种繁多,艺术风格、流派纷呈,艺术名家数不胜数。已故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就是杰出的代表,她带出的河南省越调剧团在这块沃土已经成长了40余年,可以说:“越调根植在周口,发展在周口,”已是这个地域有影响的一张文化名片。

 

      2005年,时任周口市市委书记的董光峰在与我们座谈时曾说:“越调剧团在周口这么多年,可以说越调根植在周口,发展在周口,你们应该为周口做出贡献……应该把周口的历史、周口的人文文化进行宣传,比如:伏曦、女娲、老子等都是很好的题材……”由此,我们进行选材,确定将享誉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老子搬上越调舞台,虽然老子给我们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瑰宝,但是,由于他和他的那个时代离我们太遥远,给我们的创作带来很大难度。

 

      我们开始了长达6年之久的漫长而艰难的《老子》剧的创、排、演历程。剧本乃一剧之本。一出戏的成败,剧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剧本的创作题材主要是从泱泱五千言《道德经》中寻找,还有一部分取材于史料记载和故乡对于老子的历史流传。《道德经》是老子毕生所著,意味着它是老子个人的传记,我们从中寻找出和他那个年代的生活轨迹,特别是个体和那个社会的生态。

 

      老子以他超出常人的思维境界,立足极点来观察社会、自然、人群,剖析社会、事物、群体的‘人’的 本质,以达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境界,他创造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探讨世界存在“始源”问题的哲学理论体系,它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生各个领域,统摄了宇宙论、社会论和人生论,融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历史观以及政治哲学、生活哲学、军事哲学、生态哲学等各个哲学学科为一体,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和最高统一性,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相统一的终极基础,体现了人类的高度思想智慧。

 

      该剧写老子的“为而不争”,从他对金、宦、情的淡然精神使我们捕捉到了剧本的艺术价值,看到了这个戏未来的希望和发展趋向。从宏观上讲,剧情的政治意义深远,符合以“德”治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关爱民生的精神,符合主旋律和主流意识;从社会效益而言,老子文化一直是“国学”热中的关注课题之一,在国际上影响广泛,研究者众。在民间,老子是一位备受百姓喜爱的人物,视其为祈福降魔、吉祥富贵的精神化身,我国很多金、银、煤矿有供奉老子的传统习俗,他们对老子是顶礼膜拜、敬畏有加,祈求平安。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好题材和好剧种的联姻是好剧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排这样一出戏有着坚实的社会背景基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景非常好,何乐而不为?抱着对老子的敬畏之情,虔诚之心,由孟华创编,李利宏、陈新丰执导,申派艺术传人申小梅领衔主演的《老子》一剧终于横空出世了。

 

      邀名家把脉 提高思想性、艺术性

 

      雏形的剧本,只是一出戏成型的第一要素。为了在创作上少走弯路,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两次在郑州请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的方可杰、刘景亮、孔凡燕、高扬、谭静波、朱桦等专家研讨剧本的提纲,5次拿着剧本到北京召开剧本座谈会、剧本论证会,请专家为《老子》一剧把脉号诊、定位。参加的专家分别有戴英禄、李春熹、刘祯、刘彦君、黎继德、季国平、康式昭、姚欣、邹忆青、黄在敏、薛若琳等,又两次把薛若琳、黄在敏、孙豹隐等请到周口观看《老子》一稿和修改后的新版演出。

 

      记得首次在北京长安剧场座谈会上,很多专家、老师在给予剧本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他们认为《老子》的戏不好写,不好导,不好演,认为我们若将《老子》搬上越调舞台,也只是一次尝试性的演出。著名编剧戴英禄在第二次剧本论证会上,对于我们敢于将戏剧题材涉足老子这样一位伟大的圣哲,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他说:“《老子》这出戏不但对河南越调做出了贡献,也对中国戏曲界做出了贡献。”

 

      围绕这个戏究竟是写‘人’还是写‘神’,怎样通过不同剧情和结构展现老子的形象,一直是专家们热论的重点。在一稿中,我们结合史料和传说,试图通过神人共存来刻画老子,从演出看,神的角色冲淡老子现实中角色的分量,于是各位专家又进行了热烈探讨,最终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要写人。把老子从神位上请下来,增强思想性,将他是一位有情感、有思想、有行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慈眉善目、可亲可近的老人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薛若琳说:“《老子》这个戏的基础很好,这出戏创作的初衷是反观历史,透析当今社会的和谐,是现代与历史的对话,是现实与传统的对话。该戏把两千多年的老子唤醒,‘无为不是无所作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上善若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些警句很有现实意义,对我们这个时代很有启迪作用。这出戏具备了优秀的前程。”

 

      正是有许许多多关心、支持越调的老师,有他们对《老子》一剧的呵护与扶持,越调《老子》一剧才有今天的收获。

 

      剧目精雕细琢 精品《老子》贡献中国戏剧史

 

      通过戏剧界专家把脉,我们认识到《老子》剧一稿中的不足,从剧本的结构,导、表、音、舞我们都作了很大的调整,对整个文本再次进行精雕细琢的打造。著名导演黄在敏提示我们:作为导演一定要抓住戏的“核心”,找到戏的亮点是什么,要给观众传递的信号是什么,导演抓住了什么东西,因此这出戏的导演太重要了,要有非常清晰的处理方案,导演手法一定要出“新”,甚至是全新的艺术手法。尽量往“人文空间”“心灵空间”的风格上靠,“二度创造”要紧紧抓住“新、特、美、俗、绝”五个字,要大雅不俗,俗而不土;突出越调的特色、特点、强化本体的传统与现代美的结合;追求舞台美、艺术美、一切手段是唯美的;力争做到绝技、绝唱、绝活;用全新的艺术理念、新的思维、新的视觉、新的社会观念重新解读题材和人物,让人们在观看之余能品味到越调剧种浓浓的地方韵味,能感悟到老子厚重文化对世人的启示。

 

      首先从剧情和结构进行重塑,根据他们的建议,我们删去一稿中天庭派蛊、惑二仙下到凡间以金钱、官宦、情探三试老子的剧情和修改了半神半仙的传统模式的剧本格局,增加了“孔子问礼”,两位圣哲一问一答,对治国、爱民、人生及社会自然的谈话内容,增强老子形象的真实性与历史感,全剧以写《道德经》为主线贯穿始终,改变了原剧无主线的缺欠,使老子高深的哲学思想浅显化、平民化,看的懂、易理解。

 

      我们重新给戏定位“淡泊名利,大爱无疆”。重写他亲民、爱民、恤民的淳朴情愫,面对逃难的百姓,面对瘟疫的肆虐;面对终生相伴的大青牛和爱徒紫葺的双双死去,面对大周朝的濒危……他以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角色感受,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有了大彻大悟,道出警世之言,著述《道德经》留于后世,惠及万民。这样一改,拉近了老子与时代的距离,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老子的哲学思想就是从实际经历中得来,更加觉得老子这个人物和蔼可亲,可信可敬。

 

      从艺术性讲,作为首部老子剧,唱腔音乐等剧风设计甚难,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突破性地改变了越调戏过去所表现的男女唱腔同调的韵式,即在保持越调韵律的基础上,弱化了高亢、激越的风格,强化了古朴、大气、洒脱、委婉、细腻、空灵、飘逸的风韵,特别是针对申小梅扮演的老子角色的设计,在继承申凤梅大师神韵的基础上,不仅糅进了越调老艺术家的演唱风格,同时又有申小梅个人的艺术个性,使得角色韵味十足。

 

      《老子》剧中的一号人物老子、二号人物紫葺,申小梅演老子外,老子弟子紫葺由徐爱峰扮演。值得称道的是两位青年演员不仅演得到位,而且角色塑造也有新的突破。

 

      作为申派传人,过去申小梅在三国戏中饰演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形象和大气、儒雅的台风,一直为戏迷所喜欢,演老子,角色转换的跨度很大,去掉诸葛亮的影子,演活一个满腹经纶、超凡脱俗的圣哲形象,很不容易,其成功演绎为中国戏剧界塑造了首个老子形象。

 

      总之,《老子》剧不仅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而且展现给观众的还有老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越调艺术的独特魅力。

 

      戏是排出来的 精品是“抓”出来的

 

      搞戏是越调剧团的优良传统,从过去的《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李天保娶亲》、《吵闹亲家》、《尽瘁祁山》等诸多剧目,都是上下齐动员,老少同上阵,全团共参与。

 

      河南越调剧团团长、书记张振立凭借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看准目标,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地“抓戏”,他与班子成员抱定一个信念:“别人办到的事,我们要办到;抓好《老子》这个戏使越调剧团彻底打一个翻身仗。”著名评论家孙豹隐在一次座谈会上感慨地说:“是张团长抓戏的精神,是他的真诚之心感动了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排一出让群众、专家、领导说好的戏,非常不容易,不但要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更要有坚强的经济基础作保证,一出戏的成功与否是对一个专业艺术团体综合资源的考验和测试。

 

      《老子》一剧搬上舞台,前后记不清修改了多少次,迄今仍在修改,其中仅舞台美术就推翻了三稿,每次重新制作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该剧从初排到今天基本成型,投入资金有400多万元,这也是河南越调剧团建团以来的首次最大投入。

 

      在剧本资金筹备上,剧团采取多渠道筹资,即政府支持、个人赞助、单位出一部分的融资方法,以确保该剧的顺利进行。同时剧组制定了严格的排练制度,上至团长、主要演员,下至演职员一视同仁,一律对待,分工负责,落实到人,无论是抓思想、抓纪律,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抓戏”。选一个好的题材,抓一出好的剧目,谈何容易?有了好的剧目才能有市场,有了好的剧目,这个剧种才能健康地发展。就是凭着对艺术负责,对越调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全团演职员团结拼搏,克服困难,才使《老子》一剧走到今天。

 

      厉兵秣马 进军“九艺”

 

      “九艺节”就要开幕,《老子》一剧仍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之中,这是越调剧团建团以来第一次冲刺国家级大奖的赛事。该剧自从2007年推上舞台,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演出,因语言通俗易懂,剧情新颖,表演风格清新大气,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热捧,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至今已经演出386场。

 

      该剧不仅在上演之初,在2008年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中获得河南省“文华大奖”,后陆续获得河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周口市第一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09年在中国第三届地方戏优秀剧目(南北片)展演中获银奖(前十强)等奖项,我们还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去努力争取。

 

      这次参演“九艺节”,我们打造的《老子》剧以特有的越调艺术形式,将老子形象搬上戏剧舞台,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尚属首次,“老子”形象的推出,是我们在艺术上的重大突破,有胆识、有气魄的壮举之作,也是越调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上乘之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我们不仅为观众送去一部好戏,同时也将为中国戏剧史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此前戏剧艺术还很少深入哲学艺术,很少深入对圣哲人物的塑造,《老子》剧的横空出世,将是中国戏剧史里程碑式的事件和演出。

 

      我们相信有河南省文化厅,有周口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有社会各界热心朋友的厚爱,有申凤梅精神“兴团、办团”为动力,越调《老子》这出戏一定会在“九艺节”大赛中获得好的成绩,相信《老子》这出戏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