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越调名家 > 中青演员 >

越调里的时光——访曾小会

时间:2014-03-06 21:33来源:河南省西平县电业局 作者:刘静 点击:
越调里的时光——访曾小会

      作为古老剧种的越调,目前正处于一种鸡肋般的状态下,躺在被人遗忘的逼仄角落里喘息,期待着有一天,阳光能够重新光顾,将它清新地捧出。几经辗转,我们找到了当年见证西平越调繁盛时期的当事人——曾小会,聆听她的故事。

 
      学艺路上困难多
 
      1965年,曾小会出生于河南省郾城县,这里曾走出了越调名家申小梅。曾小会从小就特别喜欢文艺且能歌善舞,多次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当时正值样板戏盛行的时代,她被戏剧深深地吸引了,并产生了学习的欲望。1979年,14岁的曾小会不顾父母的反对考入新店公社越调剧团,开始学习越调,主攻生角。曾小会非常珍惜自己的求学机会,苦练基本功。她每天早上5:30准时起床,对着剧团前边的池塘练习唱腔;为了练出完美身段,即使夏天热的像蒸笼,她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反复练习;大冬天里,手冻的红肿皴裂,也不喊苦叫累;为了练好腿功,她在腿上放4—5块砖;练习小快枪时,刚开始反应慢,脸上总是被划的鲜血直流……她的刻苦和勤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京剧老师李永献的指点,进步很快,并以娃娃生的角色参演了《杨八姐盗刀》、《状元打更》、《杨宗保》等剧目,获得了好评。
 
      1983年4月5日,对于曾小会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平县越调剧团。然而内心的喜悦还未完全散尽时,随即而来的开学典礼让她犯了难。由于她报到的比较晚,其它的剧目都被其它同学选走了,她只能选当时没有同学选的新剧《李天保吊孝》。只有三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她开始在脑海里还原、加工从广播里听到的唱腔,抓紧一切时间练习,不懂就问,一边请教老师,揣摩动作和人物心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动作,一边记曲词,对着曲谱练习,脑子里除了曲子还是曲子,甚至连做梦也还是在琢磨。3天后,在南街剧院的演出受到了好评,时任县委书记欧阳忠宽看完后,拍着曾小会的头对剧团团长说:“这个小演员很有培养前途,你们要重点栽培。”
 
      一周后,曾小会被任命为30多人的女队队长,每天早上负责吹哨、点名,然后带领大家练嗓子、练功。每学一个新剧目,她都先把句词记熟,然后对照曲谱在心里思考,老师教的时候,她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练习。当时,剧团里有一位老师比较严厉,哪一个动作做不到位,她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正值年轻气盛,哪个能受得了这种气?同学们只好偷偷地抹眼泪。曾小会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委屈、怨恨在心头打转,加上举目无亲,时常有一种孤独感和失落感充溢心间。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她强迫自己忘掉思亲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有时别人都进入梦乡了,她还在练习。年轻的曾小会就如一粒种子落在了肥沃的土地上,正在努力拔节,茁壮成长。
 
      演出中的苦与乐
 
      半年后,曾小会和她的同学们以《高君宝下南唐》在西平县一炮打响,她扮演的高君宝让观众一下子就记住了她的名字,她开始在剧团崭露头角,并逐步挑起了大梁。接下来,由她主演的系列剧《慈云太子》、《严海斗》,以及《刘备招亲》、《三顾茅庐》均为观众津津乐道,特别是《李天保吊孝》中她拿捏到位,把李天保发自内心的悲痛唱得入木三分,深入人心。
 
      当时,各剧团之间流行对台,以显示各自的实力。对台胜利的次数越来越多后,作为主角的她的大幅剧照贴满了大街小巷,她也拥有了很多粉丝,收到信件是一摞一摞的,甚至有几个老太太特意跑来要认她做干女儿。
 
      有一次她登台演出时,台下有两个老头儿为她是男还是女抬杠,抬的不可开交。不得已,就趁她去幕后卸妆的时候,跑到后面去看。当看到卸完妆的俏丽女子时,互相对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两年后,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她们除了在西平城乡演出外,也开始了巡回演出。近到汝南、正阳、驻马店,远去淮阳、平顶山等地,并多次和当地剧团对台,都占了上风,在豫东、南一带享有盛名,也多次受到市、县表彰。之后,她们又不断地扩大巡演范围,赢得观众,在周口演出时,得到了我省著名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夸赞:这一班人真整齐,不仅演员整齐,年龄小,扮相好,人心也齐,演得好。
 
      工作性质使然,她们连续多年没在家里过过年,一般年二十七就走了,直到次年麦收时才回来。外去演出充满了艰辛和变数,时间没准儿,只要有邀请,说走就走。一次去临颍瓦店演出,零晨2点坐卡子车出发,心急火燎,急急忙忙地,连鞋子丢了都不知道,到达目的地后才发觉。还有一次在外演出时,曾小会扁桃体发炎打着吊针,轮到她们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然而舞台上的她好像完全忘记了病痛,整个人依旧容光焕发,人物也演得相当到位,嗓子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她也由此赢得了“金嗓子”的美誉。她说:“一站到舞台上,感觉到浑身都是劲,都不知道啥叫累。”而下了场的曾小会,整个人如虚脱了般,汗水把整个身体都浸湿了。
 
      重燃越调梦
 
      1992年,当曾小会怀孕时,丈夫说啥也不让她演出了,而当时在一起的姑娘们也相继结婚了,队伍开始出现了变动,剧团只好又招了一批小演员,演出效果却远远不如以前,甚至出现了在河北一带观众只认演员不认剧团的现象。加上市场各方面的原因,剧团于1993年彻底关闭了。在家待产的曾小会听到这个消息,心头猛的一沉,泪无声的流了下来。从那以后,她悄悄地关闭了心窗,不再唱戏。先后在粮食局、民政局上班,又帮助丈夫开过饭店。近两年,孩子大了,办理病退的曾小会总会时不时地想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心头总是隐隐作痛。有时对着床头放大的剧照,若有所思,却又不忍揭开那些尘封的往事。
 
      2012年春节前夕,中国越调网郭庆璋等一行人来到了西平,并专程找到了西平原越调剧团的一帮人,决定为他们在柏城剧院开一场2012年新年专场演唱会。82岁高龄的越调老艺人陈金先,原西平越调剧团团长、74岁高龄的陈玲花与曾小会等演员一道表演了《打渔杀家》、《哭四门》、《三顾茅庐》、《李天保吊孝》等经典剧目,点燃了2012年的春节,也点亮了艺术家们心头的越调梦。为了能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演出情形,曾小会当场播放了那次演出的影碟,并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
 
      后来,没事的时候,曾小会总会去柏城广场、洪河公园、文化馆广场等群众聚集的地方,在那里,曾小会总能听到自己熟悉的越调唱腔。她的心头掠过一丝丝的惊喜和感动,心头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和坚定:抢救越调,义不容辞。越调在西平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当年的很多艺术家们都已经高龄了,自己正值中年,有责任也有义务挑起这个重担。相信并祝福曾小会,这个梦想的实现一定不会太遥远。(河南省西平县电业局 刘静)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34)
97.1%
踩一下
(1)
2.9%
------分隔线----------------------------
  • 上一篇:马忠太
  •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