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网文百科 > 艺术探讨 >

功到自然成——越调名家袁秀莲

时间:2014-08-06 00:07来源:中国越调网 作者:王大卫 点击:
功到自然成——贺袁秀莲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

                                       功到自然成

                                ——贺袁秀莲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

                                                  王大卫

        河南省文化厅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许昌市越调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袁秀莲赫然名列其中,此举,对许昌越调大繁荣、大发展,对许昌越调剧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都是极为有力的措施,值得热烈地祝贺!

        我与袁秀莲同在一个单位共事44年,亲眼目睹了她从一个青年演员到创立“袁派艺术”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成长过程,她演出的许多剧目都是由我亲自作曲、指挥的,回顾一些她的成长历程,对越调的青年一代或许会有一些启迪作用。

 一、对越调情之切

       襄城县是上路越调主要流行地之一,清末以来,这里的越调戏班星罗棋布,许多著名的越调老艺人也常云集在这里搭班演戏。如郝德运、李明玉、張勋、孙德、刘德昌、梁金、李自杰等。越调史上第一位女名伶李桂红也在这里搭班演戏,她1913年入襄城“七班戏”登台演出《火焚绣楼》、《借闺女》一举成名。李桂红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很受观众欢迎。她的参演不仅确立了这个戏班在越调戏中的龙头地位,同时也带红了一批著名越调女演员,如张秀卿、申凤梅、毛爱莲等,越调坠胡演奏大师宁金川也长期在这里献艺。在这个底藴丰厚的越调戏曲之乡,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越调名演员,如刘德昌之女刘秀荣(艺名双辫),孙德之女孙云、李明玉之侄孙太安、还有蒋菊红、郭宝霞、何兰英、杜朝阳、方爱枝、张秋香等,本文的主角袁秀莲正是在这方肥沃的士埌中培育出来的一颗闪闪发光的艺术明珠!

       袁秀莲所在的街道上就有一个越调戏班,戏班里的鼓乐之声像巨大的磁石般吸引着秀莲那颗幼小的心灵,每逢鼓乐响动,秀莲总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激情,她总得想方设法跑去偷看。后来,每天放学回家,撂下书包就想往剧团跑。剧团排戏,她总是边看边学,久而久之与剧团的人也渐渐混熟了,使她油然而生地萌生了“当演员” 的强烈欲念。从看排戏到想演戏,从喜爱戏到痴迷戏,她的脑海中便时常潆洄着演戏的兰色之梦和唱好戏便能嬴得满堂掌声受到群众的无限热爱,美丽的憧憬逐渐使她产生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但要当演员而且要当一个名演员!”从此她便与越调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秀莲家里很穷,无钱买戏票,她就生了个门儿:等看“嗡戏”,每逢剧团演出,她便早早等在戏院门外,刹戏前15分钟,收票人撤离,她便随人群一起嗡进戏院,看个刹场戏,挨一喇叭(收场的尾声都是用喇叭吹的),也算过过戏瘾!

       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心者,人之神明,只有受到外界的刺激,才能激发而遂通。年幼的秀莲正是受到襄城县浓郁的越调氛围的熏染,才产生了內心的强烈震撼,她对越调爱得炽热,爱得痴迷,心灵深处爆发了“终身献给越调事业”的远大理想,六十多年来她一直锲而不舍地为这个理想而奋力拼搏!

       1956年,十三岁的袁秀莲听说县戏校招生,便迫不及待的跑去报了名,由于她的嗓音明亮,又会一点基本功,剧团当即拍板录取。年幼的秀莲好像找到艺术生命的归宿,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每天都早早起床热切地盼望着去戏校上课。谁知,这件事很快被学校知道了,他们哪舍得丟掉这个三好学生啊!便派人找秀莲她妈进行动员:“听说秀莲去了戏校?唱戏的可是下九流啊,哪胜完成学业奔个光明的前程?”秀莲她妈一听正中下怀,便把秀莲拉回家苦口婆心地劝道:“莲哪,唱戏是被人瞧不起的下九流,咱弄啥不中,非去唱戏弄啥哩?”秀莲哭着说:“我啥也不弄,非唱戏不中!”妈说:“唱戏可得三辈子不能入老坟呀!”秀莲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入就不入,不入老坟我也得唱戏!”她妈看用眼泪无法打动秀莲这颗坚定的心,便采取了迂回战术,东拉西扯,谈天说地,甜言蜜语地答应她:“以后再说”。到底秀莲年幼,她妈左哄右哄,单纯的秀莲大哭大闹了三天,终于还是错过了上戏校的机会。

火种,给人类带来了热,带来了光,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理想!

袁秀莲的心中也有一颗似火样的种子,就是越调艺术。这颗种子与她的生命、灵魂融为一体,构成她自强不息、执着追求、顽强进取、广学搏取的原动力。这个原动力给她带来无限的、不可遏制的激情,为了越调事业的发展、振兴、开花、结果、变为终生奋斗的自我意识,因此她能几十年如一日的,自觉的吃大苦、耐大劳、刻苦学习、不断琢磨、不断锤炼、不断进取、虚心吸纳、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历经几十年的舞台磨练,她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这一切都是出于她对越调事业强烈地自我意识,说明她已经把越调艺术看成了终生的追求,看成了自已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激情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由于秀莲对越调情之切、爱之深、迷之痴,才培育了这颗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激情的种子。她才能像久旱的禾苗洒下甘甜的雨露那样,尽情地滋润,尽情地吸纳,恨不得把四功五法全部学到手,她才能具有吃大苦耐大劳拼命练功的自觉意识,她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的为越调而拼搏的坚强毅力。袁秀莲的文化程度并不髙,但她激清的种子和坚强的毅力却是超乎常人的,这便是她成功的秘笈所在!

       二、寻门而入 尽情吸纳 

       童蒙时期的袁秀莲幼小的心灵深处便隐藏着一个理想的“火种”: 那时襄城越调剧团里有一个小女孩儿,七岁成名叫“七岁红”, 每次刹戏卸妆后,“七岁红”的爷爷便得意洋洋驮着孙女穿街过巷地游玩,秀莲非常羡慕,便暗下决心:我也要学戏,唱红了像“七岁红”那样挣钱养家,养活受尽苦难的妈妈。这虽然只是童蒙理想,却使她与越调结下了不解之缘。

       剧团里有个名叫红梅的演员,秀莲常去请教,她看秀莲是块学戏的料,也很勤快,就教了《游龟山》、《跪韩舖》,秀莲也学得非常用功,秀莲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登台的情景,在红梅姐姐耐心教导下,她很快学会了《游龟山》中旦角胡凤莲的全部唱腔、台词和舞台调度,剧团就给她安排了演出机会。由于首次参加演出,她的心跳得非常厉害,混身哆嗦,该她出场了,她吓得不敢往前走,剧团负责人硬是把她推上舞台,她唱时不敢抬头,扭扭捏捏唱完一段戏,由于她嗓音宏亮,观众还是给她鼓了掌。经历了头一次激动人心的演出场面,她便逐渐的放开了胆子,接着排练了《劈山救母》、《刘海砍樵》、《水漫蓝桥》等戏,而且还担任了主角。就这样她很快便踏进了演戏的门槛。

       第二年,县里办了个越调戏曲训练班,袁秀莲闻讯便偷偷前去报考,这时她已有相当的基础,便从容不迫的唱了一段《白蛇传》:

       端阳酒后你命悬一线,

       我为你仙山盗草受尽了颠连。

       纵然是异类我待你情非浅,

       腹內还有你许门的香烟。

       你不该病好把良心变!

       上了法海无底船。

       妻盼你回家你不见,

       哪一夜不等你到五更天?

       可怜我枕上珠泪都湿遍,

       可怜我鸳鸯梦醒只把愁添。

       寻你来到金山寺院,

       只为夫妻再团圆。

       若非青儿她拼死战,

       我腹中的娇儿也命难全。

       莫怪青儿她变了脸,

       冤家呀!谁的是谁的非你问问心间哪?”

       白素贞这段唱腔字字血,声声泪,情真意切,如泣如诉,袁秀莲以情传神,随情易音,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演唱一气呵成,深深打动了主考官于国栋老师,当场拍板录取了她。后来又在于国栋、朱武庭老师的帮助下,排除来自妈妈和学校的阻力,袁秀莲终于成了襄城县越调剧团正式的演员。

       1960年,袁秀莲随襄县越调一团调入许昌地区越调剧团,由于她如饥似渴的勤学苦练,很快地学会了很多垫场戏而且演出得有声有色。

       当时剧团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主演,她的戏路很宽,可谓生旦不挡,每逢对戏她都能把对台口赢得精光。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刘秀荣,因常留两条大辮子,人送绰号叫“双辮儿”。她把袁秀莲领进了越调艺术的殿堂,慈母般地为袁秀莲启蒙,无私地传授她许多表演技艺,可以说她是袁秀莲真正的启蒙老师,是袁派艺术真正地奠基者。

       刘秀荣是河南省西华县奉母乡刘庄人,自小就隨其父在驻马店李沟越调班学戏,后又到漯河“一把泥”戏班学戏。父名刘德昌人称“盖八县”,曾是申凤梅的老师,对刘秀荣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得父亲的真传,刘秀荣七岁登台,16岁便名震襄县、郏县、宝丰、鲁山、禹县、舞阳等地。她的声腔“板清字真,声甜韵稳,行腔流畅,喷口有力”;表演细腻、泼辣、大方、逼真,深受观众的喜爱。袁秀莲旱就对刘秀荣非常崇拜,60年后俩人同在许昌地区越调剧团,给袁秀莲提供极为便利的学习条件,她便经常找老师请教,每次也都能得到老师详尽的指导。1962年3月由组织出面安排袁秀莲拜刘秀荣为师专攻旦行。组织给她拜师的机会,她真是心满意足,如愿以偿。老师也很欣赏袁秀莲勤奋好学的精神,便把身上的“绝活”尽数传授给她。有了雨露的滋润,袁秀莲的艺术功力便迅猛增长,很快地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演员!

       袁秀莲把老师视若母亲,对老师的教授学得非常认真也非常细心,对老师的谆谆教导她都能逐句逐字的很快记熟并能掌握每个腔弯的韵味和发声方法,哪句唱得不像,她便十遍百遍地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要领方肯罢休。每当老师排戏她都在排练场认真的学认真的模仿,甚至走路、吃饭、睡觉也都把老师的表演作派,手、眼、身、法、步的尺寸以及唱、念、做的韵味反复琢磨反复练习。尤其是老师演出的时候,她便站在侧幕认真观看认真模仿,经过长期地涓滴积累,终于逐渐成熟。

       有一次剧团在安阳演出《无佞府》,刘秀莲突发髙烧不能演出,佘太君一角空缺,团领导找到袁秀莲,让她把这个角色接下来。袁秀莲便信心百倍地承接下来,晚上登台便一炮打响,观众反应也非常强烈。从此她便从B角到A角一跃而进入主角行列。1978年5月,剧团对《无佞府》的剧本进行了重新的修改和加工,由我负责创作全剧音乐和整理全剧唱腔,其中佘太君的唱腔便是根据刘秀荣的亲传而加工整理的,袁秀莲由于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对刘秀荣老师的声腔特点十分了解,学起唱腔游刃有余而且能够发挥到极致。她紧紧地把握着佘太君老当益壮、豪气凛然、临危不惧、力挽狂澜的性格特点,运用中气十足、刚健宏亮、韵味自然、刚柔相济的声腔,把佘太君从容不迫、当机立断、足智多谋、大义凛然的巾帼英雄形象刻画得维妙维屑、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真实可信。这样声情并茂的唱腔引人入醉使人百听不厌非常舒服,真是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袁秀莲知道唱腔是戏曲音乐的灵魂,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演员与观众心灵的桥梁,因此她紧紧地抓住乐旨潜心研究细细雕琢,从人物的多侧面细致入微的进行分析,然后再设计声腔的运用,哪句唱腔该收,哪句唱腔该放,哪些地方该煽情,哪些地方该嗟歎?皆感于物而动。佘太君是个身经百战的巾帼英雄,她的性格象征着苍松与翠柏,遇着任何狂风恶浪她都临危不惧并能足智多谋的力挽狂澜!因此她的声腔应当以刚健宏亮为基调。在“百花鲜争芳艳天晴气暖”唱段中,前三句用【慢板】的三、四、五腔刚劲有力地表现她触景生情的昂奋之情,传统越调【慢板】的三腔尾落羽音比较低沉委婉,要表现“百花鲜”的昂奋之情比较困难,也不够苍劲有力,袁秀莲就把“百花鲜”提高八度演唱并且用足中气和喷口,刚健宏亮的声腔一出就使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到身经百战的佘老太君那苍松与翠柏的性格在欣赏满院鲜花的娱乐昂奋之情,隨即在“争芳艳天晴气暖” 行腔中又迂迴到三腔的柔和婉转的低音区,使唱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从起伏曲折中求美,又保留了浓郁的越调韵味。尤其是“老身我八十岁身经百战”用“五腔尾”的甩腔,袁秀莲非常用情,一腔便把佘太君的英雄气概渲泄无遗!她把“俺杨家投大宋忠心赤胆”【流水板】拉腔唱得激情豪迈,加上乐队大段“过桥”的渲染烘托,把佘太君老当盖壮精忠报国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的夫李陵碑下把命断,众儿郎为保国战死边关。”用【苦流水】表现了佘太君忍辱负重大义凛然的嗟歎之情!袁秀莲浓浓用情,行腔低迴曲折却哀而不伤。通过多侧面声腔塑造,巾帼英雄佘太君的英雄形象便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非常喜爱这段唱腔,都反映百听不厌令人难忘!

       袁秀莲把【点兵】一场更是演唱得大气磅礴豪气干云,只一句“校军场里杀气腾” 便引来满堂好!紧接着她把兵山将海刀枪如林威武雄壮的杨家兵阵如数家珍的形容柴郡主、杨宗保、穆桂英、八姐、九妹、杨宗英、杨排凤、孟良、焦赞、老杨洪这些身经百战精神抖擞屡建奇功威震天下的杨家将“里三层,外三层,前前后后都是俺杨家兵。老身迈步我军前站,身后跟着一个老杨洪,手执钢刀气势凶,别看他胡须雪白年纪迈,想当年他也在两军阵里逞过威风!”哗!又一阵热烈的掌声!袁秀莲把这一大板【垛子】处理得从容镇定,如说似唱,行云流水,充分显示了佘太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风度!

       袁秀莲对这两段唱腔精雕细琢了几十年,继承了刘秀荣老师的唱腔特点,又有许多独到创新,使唱腔更加流畅,形象更加鲜明,终于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演唱风格,使这两段唱腔也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

       1960年6月,全省首届青年戏曲演员会演大会在郑州举行。领导决定选派袁秀莲参加这次大赛。把她过去饰演过的《老包赔情》加工成为《跪韩铺》由袁秀莲饰演包公的嫂娘,把贤惠、善良、失子的切肤之痛和包容、谅解、支持铁面无私、为民做主、执法如山、大义灭亲的包公的正义之举,演得爱憎分明,大义凛然,跌宕起伏、深明正义,演出十分成功,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会演刚结束,剧团便接到晋京献演的任务。加工赶排了《无佞府》和《掉印》两部传统剧目,又创编了《一把铁锹》、《一串钥匙》两个小型现代戏。《无佞府》中的佘太君由刘秀荣扮演,柴郡主由毛爱莲扮演,领导便决定袁秀莲担任佘太君的B角和饰演《一串钥匙》中大儿媳妇的主角。演出后轰动京华,陈毅、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梅兰芳、荀慧生等京剧泰斗也给予很高评价,袁秀莲感到非常振奋。

       刘秀荣老师艺德高尚,一专多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越调剧种的繁荣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退休前她不但把声腔运用的技巧尽数传给了袁秀莲,还把塑造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人物形象的方法也毫无保留的授给嫡传弟子,同时又把她演的所有剧目,都以A角带B角的方式全部传给了袁秀莲。为袁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袁秀莲也无愧的老师的教导,根深叶茂迅速成长,逐渐接过刘老师演的所有剧目,《包公赔情》、《跪韩铺》、《小汗衫》、《三上桥》、《支书嫁妹》、《罗锅娶婿》、《扒叉寿星》、《王婆骂鸡》、《勾魂》、《酷情》、《和尚桥传奇》、《包公三勘蝴蝶梦》等等,代替刘秀荣成为剧团的主角,开创了袁派成熟的里程碑。

       许昌越调剧团曾创造过多次辉煌,越调史上第一位女演员李桂红(老桂红)在这里唱响;第一个赴省城演出;第一个晋京献演;第一个被拍成舞台纪录片,第一个被拍成戏曲艺术片;第一个被毛泽东主席及中央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第一个登上国庆节观礼台;第一个被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等等。它是上路越调中具有“婉约派”特点的鲜艳的艺术奇葩,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的唱腔音乐以越调五大板路为骨架,以毛派声腔为灵魂,构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深邃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长期以来许昌越调所形成的特殊的音乐符号深入人心,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

       唱腔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是剧种的分野,是戏曲艺术成败的关键,越调皇后毛爱莲的“毛派”声腔是许昌越调唱腔音乐的灵魂和支点,她的声腔轻快联和、略带鼻音、吐字真切、情真意深、她那沙沙地、甜甜地声腔具有甜、纯、清、巧、快的特点,代表着高水平、独创性,是“婉约派”重要的文化品牌和许昌越调成熟的标志,她运用独特的旋法、独特的音乐语言、独特的声腔、独特的调式逻辑,独特的审美理念,表现了独特的演唱风格,构成了独树一帜的毛派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爱戴!

       与同代青年演员或戏迷相比,袁秀莲算是最幸运的。别人要学习毛派艺术,或从外地赶来专程拜访,或从唱片、光蝶、音像上反复学习,很难得到大师的亲自指导,而袁秀莲与大师同在一个剧团,可以天天见面,天天看毛爱莲调弦、排练,天天同台演出,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毛老师请教,毛老师也总是耐心的给予指导。有了刘秀荣老师的传授,又有毛爱莲老师的指导,加上袁秀莲的虚心好学,刻苦努力,两棵大树扶持一棵小树,当然使她飞速成长!可以说这是剧团领导给袁秀莲提供的得天独厚的最隹学习机会。

       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袁秀莲如饥似渴的学习,尽情的吸纳,练功勤奋,进步很快。她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毛派艺术,从毛派气质、风度、韵味、表演技巧到轻快联和、略带鼻音、吐字真切、情真意深的声腔神韵,从形似到神似,把毛派艺术学习得活灵活现。经过长期地反复地练习,熟能生巧,巧能成格,很快她学会了毛派代表剧目《火焚绣楼》中洪美荣;《李双喜借粮》中董大妮;《掉印》中韩翠萍;《招风树》中王玉姐的全部唱腔、台词、舞台调度的尺寸都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除鼻腔共鸣外,她都能把毛派声腔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开始担任毛派剧目的B角,后来毛爱莲年事渐高,她便接过毛派大部分剧目,成为剧团的主演。

       长期以来,袁秀莲对越调“豪放派”的开山鼻祖申凤梅大师特别崇拜。申大师与张秀卿(艺名大宝贝)开创了女扮男的先河,将越调调门提高到F调,使越调的声腔更加明亮、豪放。申凤梅大师,是河南越调界的一面旗帜,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越调表演艺术家,党和人民给予她极高的荣誉,具有“宁愿死在舞台上,也不愿躺倒在病床上” 的高贵品格,她那严于律己、敬岗爱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她那关心青年、培育新人、甘为人梯的高尚风格,她那徳艺双馨、可贵的人品和艺品,她那精堪的演唱艺术、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形象,与日月同辉,与越调同在!

      袁秀莲怀着无限敬仰、无限崇拜的心情,把申大师的人品、艺品做为楷模,抓紧一切机会向申大师虚心求教。她曾多次赴周口拜访申大师,参加开会,参加会演,她都经常摸到申老师的房间请教,她学会许多申派的经典唱段,如何塑造人物?如何行腔?如何收放?如何抓住戏眼尽力渲染?都是她请教的课题,每次请教都能抓住关鍵,学到点子上,学到真东西。申大师每次都热情接待,谆谆教诲,有时为一个腔弯如何用情,如何放腔,如何制造高潮?耐心的多次示范,直到秀莲完全掌握为止。每次请教都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袁秀莲从不放过向名家学习的机会。我在【调论】一书中曾写下一段终生难忘的回忆:阎立品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秦雪梅》是她的代表作,她的唱腔以豫西调为基础。把唱腔处理得情真意切、声泪俱下、以情行腔、音由心发、凄怨哀凉、感人至深!那真是“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集中而英华发作。”1982年我为她配器指挥《秦雪梅》给中国唱片社录音时,她那血与泪凝聚的“仿哑嗓”震憾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扉!这种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乐手们难以自控的鼻哧声、哽噎声,迫使中国唱片社负责录音的陶海清先生和我不得不暂停录音,让大家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这种动人的场面就是石人见了也得为之落泪,真是感人极了……

       袁秀莲闻知阎立品大师来许昌录音,那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她便千方百计的在许昌地委第二招待所(三国大酒店前身)找到阎大师虚心求教,阎老师也被她至诚的虚心所感动,便毫无保留地传授扮演秦雪梅的体会和经验,尤其是“哭灵”中那一大段“吊孝”、“三献爵”的仿哑嗓唱腔和如泣如诉、撕心裂肺的“祭文”更是反复的示范,袁秀莲更是一字一句一腔的反复练习,很快掌握了这段难度很大的唱腔和韵白中的技巧。1983年8月我把《秦雪梅》移植为越调唱腔,由袁秀莲扮演秦雪梅表演得很成功,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袁秀莲好学成癖,广揽群艺,见什么学什么,豫剧、曲剧、秦腔、评剧、二夹弦、道情,遇到好的唱腔和表演技巧,都恨不得全部学到手。岂知艺无止境,学无止境,贪的多了嚼不烂,有时会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空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步却不显著,在她最苦脑自已艺术不能取得突破时,得到毛爱莲老师的及时指点,毛老师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个一个的办,艺要一点一点的学,学戏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你应该主攻唱功戏。大师就是大师,话虽不多,说到要害,点石成金,这对袁秀莲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三、破门而出 自成一派

       袁秀莲天生一付好嗓子:嗓门洪亮、音域宽广、音质纯净、音色甜美,具有最隹演员的先决条件。由于她心中“火种”不息,长期以来形成了强烈的好学习惯和顽强的拼搏精神,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她尽情吸纳了刘秀荣老师“嗓音髙昂洪亮、喷口有力、行腔流畅、声甜韵稳、吐字清晰、板清字直”的声腔优点和“表演细腻、泼辣大方”的表演技巧,进而继承了刘秀荣老师把戏曲的表演程式与人物感情相结合的方法,做到音由情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情动于衷故行于声的塑造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因人而异的人物形象的动情、用情、传情、煽情的方法,把饰演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塑造得各具特色有血有肉有特性。尤其是继承了刘秀荣老师“艺德高尚、一专多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袁秀莲具备了德艺双馨的优良品格。她长期在“毛派”艺术的熏陶下尽情学习吸纳了毛爱莲大师“甜、纯、轻、巧、快”的发声方法和轻快联和、略带鼻音、吐字真切、情真意深、那沙沙的、甜甜的声腔韵味,尤其是运用“乱弹”以人物感情为依据,通过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与旋法的种种变化,把百二八十句的大段唱腔处理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声有色,十分丰富,有韵味,有风致,灵活自如,传神极态的创腔方法,大大丰富了她的创腔能力。她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申凤梅大师,学习她刚劲豪放收放自如的发声技巧、学习她刻画人物惟妙惟屑的表演技巧、学习她“抖包袱”式的甩腔技巧、学习她从容大度甘为人梯的高尚风格、学习她为振兴越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袁秀莲处处以申大师为楷模,学习她可贵的人品和艺品为许昌越调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集众大师之精华,化为一身之绝技,经过长期刻苦的磨炼,终于形成“高音清脆响亮,中音柔和绵软,低音浑厚纯朴”而且是上下贯通运用自如的声腔特点。马炎心先生指出她:在演唱技巧上,它不仅师承了刘秀荣的“甜、纯、稳”的风格、而且吸收了毛派“灵、乖、巧”和申派“宽、隽、亮”的优长,同时广泛吸收其他剧种,如评剧、秦腔的唱法,集众家之长,逐渐形成自已的流派。有评论家称赞,她演唱的“老旦苍劲有力,青衣稳重大方,花旦柔美婉转,小生浑厚响亮”说明她运用声腔因人而异各臻其妙。上述因素为袁派声腔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经多年的舞台实践,鍥而不舍的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刚柔并济” 的袁派艺术终于破门而出,开创出一条新路,在越调剧坛上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袁秀莲所演的剧目大约有六、七十部,可分为二个部分,一部分是从刘秀荣、毛爱莲老师代表剧目中继承的,由一个从B角转A角的过程,如刘秀荣的代表剧目【无佞府】;毛爱莲的代表剧目【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等,另一部分是袁秀莲担纲主演的剧目如:【沙家浜】、【白奶奶醉酒】、【包公三勘蝴蝶梦】、【秦香莲】、【秦雪梅】、【忠烈阁】、【义卒烈女】、【东庭怨】等。

       【无佞府】原是刘秀荣的代表剧目,袁秀莲起初是痴迷的学习,每一个腔弯、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毎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舞台调度都反复的练习、反复的琢磨、反复的请教,尽量做到原汁原味的照葫芦画瓢,久而久之,不但学其形,更要取其神,这种从形似到神似的渐变过程,使她产生了质的飞跃。袁秀莲结合自身条件,深挖佘太君这位巾帼英雄的精神世界和历尽人生忧患的沧桑之感,进而把握佘太君老而不衰、一身正气、无私无畏、坚强不屈的英雄本色,在演出中,重点塑造佘太君遇事沉稳、忍唇负重、精忠报国、力挽护澜、嫉恶如仇、浩气凛然的英雄形象,活脱把佘太君演釋得英气、帅气、豪气、大气。从寻门而入到破门而出,历经几十年的艰苦锻炼,青出于兰而胜于兰、一个崭新的既同于刘又别于刘的更加光辉的佘太君的英雄形象展现在观众眼前,“校场点兵” 的大段唱腔唱得刚柔相济,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代绝唱!

在彩色电影戏曲艺术片【白奶奶醉酒】中,袁秀莲饰演童夫人A角,与刁钻古怪白奶奶的性格相反,童夫人是个大户人家的主妇,她端装、大方、沉稳、善良,虽家有良田千顷却只有一个爱子,白奶奶弄虚作假借如花似玉的穷家女儿赵凤英代替自已的丑女来童家“冲喜”, 童夫人喜出望外內心涌出非常精彩的优美唱段《夸凤英》:第一句“好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姣” 便用许昌越调最热烈最精彩的“过桥”, 一下子便吸引了全场观众的心。紧接着便是对她美丽的形容: 

       真好似水灵灵的芙蓉草,

       绿油油的美人蕉,

       机灵灵的翠玉鸟,

       白绒绒的小羊羔……

       我设计这段唱腔的时是用紧湊的“叠句”,虽与第一句唱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不十分优美,经过反复实践,袁秀莲建议改为“乱弹垛”就成了电影录音的这四句优美的唱腔,更符合人物激动的心情,既优美又动听。紧接着“咋不叫老身我喜眉稍”这句大腔大口的大甩腔和腔后极其热烈地大间奏,一下子把童夫人见到赵凤英那高兴激动之情渲泄无遗,此腔也往往引起如潮的掌声!掌声后童夫人心满意足唱“流水”:“似这样玉人儿哪里找,天上人间也难挑,沉魚落雁如花貌,定叫我的儿啦百病消!”圆满结束。该剧在国内外放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这段唱腔经袁派声腔的润饰,也很快为许昌越调留下一段经典唱腔。

       上世纪七十年代,许昌越调移植的【沙家浜】为省电台的常播节目,其中许多优美的唱段广为传唱,袁秀莲成功塑造了革命老妈妈沙奶奶的英雄形象。她从多侧面塑造了沙奶奶对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无艰热爱;对地主老财、日伪汉奸的无比仇恨。“你待同志们亲如一家”是沙奶奶与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的对唱,很好的表现了军民魚水之情,其热情明快的“乱弹”及“连头流水”,既表现了幽默风趣的气氛,也表现了军民之间亲密无间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充分表达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主题。沙奶奶和郭建光的唱腔都在传统越调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袁秀莲和孙太安也运用声腔创造了固本求新的范例,半个世纪过去,这段唱腔仍久唱不衰,一代一代的传唱下来,至今仍是拥军爱民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精典唱段。

       在“斥敌”唱段中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沙奶奶面对日伪汉奸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你们号称‘忠义救国军’, 

       为什么见日冦不发一枪?

       我问你救的是哪一国?

       为什么不救中国助东洋?

       为什么专门袭击共产党?

       你忠在哪里?义在何方?

       你们是汉奸走狗卖国贼,

       少廉无耻、丧尽天良!”

       铿锵有力、字字千钧,把汉奸走狗卖国贼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袁秀莲运用“紧原板”连珠炮似的连说带唱层层逼进,心情激动时唱得昂扬奔放,斩钉截铁,关键句运用喷口气打字,高音区吸收申派刚劲豪放的声腔绝技,低音区吸收毛派轻柔婉约的韵味,做到强弱分明、刚柔相济、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栩栩如生的展现了这位革命老妈妈的气质和情感。尤其是“丧尽天良”句的大甩腔似山洪爆发一泄千里,赢得观众多次的掌声和叫好声!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袁秀莲创立的“刚柔相济”的袁派艺术成熟了,越调界一个崭新的流派——越调三绝诞生了!她的戏路很宽,表现着不同时代、不同年令、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行当的众多剧目以及在各个剧目塑造的各种不同的舞台形象,如:佘太君、童夫人、沙奶奶、兰母、董妻、秦香莲、徐月娘、秦雪梅、徐太后、王孟氐、方海珍、英嫂、马草花、胡风莲、三圣母……个个栩栩如生,个个光彩照人,个个性格迴异,个个真实可信,并且留下大量的精彩唱段!流派的形成代表高水平、典型性、独创性,这就必须在众多的剧目中以演员的气质、风度、韵味、表演技巧及整体色彩,塑造出众多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最主要的标志是那独一无二的声腔个性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袁秀莲心中的火种永不止息,她终生奋斗的目标:一切为了越调艺术的振兴和发展,永不止步。年逾七旬的袁秀莲为了越调艺术更加辉煌,近来又招收15名弟子,谆谆教导,遁序善诱、无私奉献、倾囊相授、生命不息、传业不止!

       独树一帜的袁派艺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特引1987年9月6日《文艺百家报》小丽【越调艺术三绝】一文作为本文的收束:越调艺术有三大流派,分别以申凤梅、毛爱莲和袁秀莲为代表。申派刚健雄浑,毛派轻柔妩媚,袁派刚柔相济。三家演出的剧目甚多,所有唱段多能令人陶醉。其中申凤梅《收姜维》中诸葛亮的“三传令”, 毛爱莲《火焚绣楼》中洪美荣的“骂楼”和袁秀莲《无佞府》中佘太君的“点兵”,是各自唱功艺术中的精华。由于至今无人与之媲美,是谓“绝唱”,故而被人们誉为越调艺术的“三绝”。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28)
93.3%
踩一下
(2)
6.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