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调网,中国最大的越调专业网站

中国越调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网文百科 > 艺术探讨 >

越调三绝,申毛之外还有谁?

时间:2012-05-31 10:38来源:中国越调网 作者:贾凤翔 点击:
越调三绝,申毛之外还有谁?

                                越调三绝,申毛之外还有谁
                      
 ——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袁秀莲及其舞台艺术

 

      越调是河南三大剧种、全国五十大剧种之一。它从清代男演员的一统天下发展至今,已成为女演员的大半个天下。这大半个天下又呈鼎足之势,形成三大流派:豪放派、婉约派和刚柔相济派。《文艺百家报》发文,将申凤梅的《收姜维》、毛爱莲的《火焚绣楼》与袁秀莲的《无佞府》并称为“越调三绝”。这“三绝”就是这三派的代表。

 

      近日,我们采访了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袁秀莲。这是一位朴实憨厚的大姐,她身上似乎缺乏那种大艺术家的“范儿”。这个貌似普通的大姐是怎样取得成功的?我们的好奇心也像初夏的温度在逐步升高。

 

      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这一代艺术家大都有传奇经历,袁秀莲甚至还有他人所没有的特点。袁秀莲的身世至今是个谜,并将永远没有谜底。当她还在襁褓之中时,爹和哥相继死亡,妈抱着她漂泊至襄县城关镇。袁秀莲生于何时何地?妈总是含糊其辞。民间习俗:父母对子女特别娇爱,就不明确说明出生时间,或故意说错。三曹官根据生死簿上的档案信息“按图索骥”,就找不到这个人,阎王爷就无法将这个人召回阴间了。袁秀莲大致生于1941年前后。根据情况推断,很可能是郑州花园口被扒后,家在黄泛区的袁家背井离乡,四处流浪。途中两个男人病饿而死,剩下孤女寡母继续漂泊。袁秀莲的苦难身世,使她从小炼就了不怕吃苦的坚韧品格,这跟她在艺术生涯中屡遭磨难不屈不挠终获成功有着必然联系。

 

      秀莲妈阴差阳错来到襄县,却成就了秀莲与越调剧种的缘分。襄县是越调的“革命圣地”。襄县越调剧团的前身是越调史上第一位杰出女演员、第一代越调皇后李桂红领衔的戏班。襄县出了个李桂红,才使得越调剧种井喷式地出现了“五宝贝”、“四小爱”、“三莲蓬”、“二梅”、“双辫”等一批优秀女演员。虽然袁秀莲来到襄县两年后,李桂红就去世了,但她余韵不歇。“不管谁唱得多好听,不胜桂红哼一声”的民谚在流传,她的唱法在流传,“双辫”(刘秀荣艺名)仍在这里演出。襄县的民间越调班社星罗棋布,秀莲家住的街道上就有一个越调剧团,秀莲常到那里看排戏演戏,迷上了戏剧。剧团上的红梅姐看秀莲聪明伶俐嗓音好,是学戏的料,就教给她《游龟山》、《跪韩铺》等戏。秀莲还常到县城唯一的剧院去看戏。没钱买票,就站在剧院外,等最后半小时把门的撤走,进去看“嗡票”。“双辫”的演唱令她着迷,她暗下决心,要成为“双辫”那样让观众倾倒的著名演员。袁秀莲的“学前班”生活就是在对戏剧的陶醉中度过的。

 

      袁秀莲跳了一级,刚升入小学四年级,襄县越调剧团招收学员。袁秀莲闻讯跑去报了名。考生如云,僧多粥少。而袁秀莲一段戏唱过,负责招收学员的导演于国栋立即拍板录取了她。不料,袁秀莲的行动遭到了学校和母亲两方面的阻挠。因袁秀莲德才兼备,学校舍不得她走,动员她继续在学校学习,将来考大学。刚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秀莲妈一下子转不过来对“戏子”的固有认识,不愿意让宝贝女儿“沉沦”进“下九流”。袁秀莲婉言谢绝了学校的好意,又苦苦劝说母亲。不料母亲执意不允。秀莲无奈,偷偷跑进戏剧培训班。妈妈要找她回去,她知道无法说服母亲,就躲进厕所。母亲看女儿对戏剧的酷爱已经“病入膏肓”,只得叹了口气,由着她去。进培训班的不易,使袁秀莲更加珍惜学戏的机会。她每天早上5点钟以前起床练功喊嗓,以致形成终生习惯,早上5点前不用闹钟叫,就自然醒了。星期天,节假日,她从未休息过或逛过街。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她考出了优异成绩,进入襄县越调一团。

 

      幸运啊,袁秀莲和心中崇拜的偶像“双辫”同台演出了。当然,她只是演垫场。她决心要把偶像的本事学到手。这可不是易事啊。那时,张秀卿的须生、毛爱莲的闺门旦、“双辫”的青衣和帅旦是越调剧坛的三座巅峰。每逢“双辫”排练或演出,袁秀莲都认真观看,走路、吃饭时也在揣摩她的唱腔和表演,还常常在梦中学唱她的戏。一次在安阳演出《无佞府》,“双辫”突发急病,无法上场,佘太君一角空缺。救场如救火,团领导当即决定让袁秀莲出演。初出茅庐的袁秀莲一炮打响,观众反应强烈,团领导在全体演职员会议上表扬了她。

 

      襄县越调剧团《无佞府》的精彩纷呈惊动了文化界领导。领导又协商借来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毛爱莲饰演柴郡主,为该剧充实演员队伍,组成许昌专区代表团赴京演出,中央领导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京剧大师梅兰芳和大家合影留念。《校场点兵》一场还被拍成了电影。袁秀莲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这些幸福。

 

      从北京回来,许昌专区代表队摇身一变,成了许昌专区越调剧团。袁秀莲随团留在许昌。这时,发生在袁秀莲艺术之路上的大事是她正式向“双辫”拜师。从这时起,“双辫”只做指导工作,她演出的角色全部由袁秀莲接过来演出。袁秀莲知道,自己与老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刘老师出身越调世家,父亲人称“盖八县”,是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老师。刘老师演唱板清字真,声甜韵稳,行腔流畅.喷口有力;表演细腻而泼辣大方,老、少、正、反角色都演得惟妙惟肖。袁秀莲虚心向老师求教,其演出艺术大进,得到老师的赞扬。

 

      袁秀莲的思想没有门派观念,她不仅要寻门而入,还要破门而出。她向同台演出的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毛爱莲学习柔美纯净的特点,向另一个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学习刚健宏亮的特点。(其时张秀卿去世,申凤梅扛起豪放派大旗。)他还专程跑到漯河,学习“假宝贝”金风楼的演唱艺术。海纳百川,蜂采千花。袁秀莲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化为己有。《沙家浜》第七场“斥敌”沙奶奶有一段唱,其内容既有对汉奸的愤怒痛斥,也有对大好河山惨遭蹂躏的痛心疾首,及对抗日军民的赞扬。袁秀莲就采用了申派的刚,糅以毛派的柔,并以气口喷字,很好地表现了这位革命老妈妈的气质和情感,每次演唱都赢来几次掌声。

 

      袁秀莲要继承,更要创新。袁秀莲知道,越调就是在创新中发展的。名家无一不有创新精神。李桂红将乱弹作为越调主要唱腔,张秀卿女唱男,毛爱莲唱腔细腻甜润,都是前无古人的。

 

      袁秀莲对唱腔进行改革。《无佞府》中佘太君有一句唱词;“百花鲜争芳艳天晴气暖。”“百花鲜”三字,传统的“慢版”“三腔”唱得较为低沉。袁秀莲突破这个框框,放在高音域演唱,对体现佘太君的英雄气概起到很好的作用。《白奶奶醉酒》中童夫人有一段称赞赵凤英的唱段,原是用“乱弹”演唱的。袁秀莲加入了评剧元素,让人耳目一新。越调传统唱腔不同行当之间区别不甚明显,如果同是旦角,就更无甚差别了。袁秀莲认为这不利于对人物的刻画,就刻意唱出其不同来。她演唱的老旦与青衣相比,更为苍劲;而花旦就比青衣俏丽。袁秀莲经过艰苦探索,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高音激昂清脆嘹亮,低音浑厚淳朴甜美。

 

      在表演方面,袁秀莲也刻意求新。《秦香莲》中,秦香莲惨遭宫人皮鞭抽打。传统表演是双甩袖,左扬右捂,然后颤抖水袖起唱。袁秀莲将此处改为:左手照右腿甩袖,右手空中大抖袖画半圆后捂左肩,右腿踏步左转,翻身还原,双手向前上方甩投袖画圆再收回折袖,全身颤抖怒视宫人起唱。这样的表演将秦香莲的痛苦与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次演出都获得良好效果。

 

      袁秀莲的舞台艺术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她除随团参加3次电影拍摄外,尚有《无佞府》(饰佘太君)、《沙家浜》(饰沙奶奶)、《秦香莲》(饰秦香莲)、《火焚绣楼》(饰兰母)、《忠烈阁》《秦雪梅》等剧目由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发行全国。并有《三勘蝴蝶梦》(饰王孟氏)、《果熟季节》(饰大娘)、《李双喜借粮》(饰董妻)、《有礼有理》(饰大娘)等剧目由省电视台录像,或由省电台录音。《文艺百家报》、《中州剧讯》、《洛阳日报》等报刊发文,对她的表演艺术进行了高度评价。

 

  袁秀莲不仅是表演艺术家,还是优秀的戏剧组织管理者和戏剧教育家。她曾任副团长、团长,留下较好口碑。她曾两次开办戏曲培训班,为越调剧种培养接班人。而今,袁秀莲年逾古稀,仍心系越调。她要收徒传艺,把心血凝成的结晶传承下去。他说:“我这一辈子不能就这样完了。”

 

      袁秀莲的细胞中渗透着越调,血管里奔腾着越调。她与申凤梅、毛爱莲艺术风格迥异,而生生死死为越调的精神却惊人相似,令人感佩。亲爱的青年演员,当你练功嫌苦怕累时,当你为取得的些微成绩沾沾自喜时,当你哀叹戏剧走入低谷见异思迁时……想想袁秀莲等老一代艺术家吧!她们是镜子,能照出你心灵的灰尘;她们是号角,会激励你在艺术征尘中斩关夺隘,攻取制高点!

 

 

 

 

 

 

 

(责任编辑:赵钱孙)
顶一下
(2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